第401章 忙忙碌碌的筹备工作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笔趣阁 >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 第401章 忙忙碌碌的筹备工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1章 忙忙碌碌的筹备工作

  第401章忙忙碌碌的筹备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洛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

  实在有太多事情要忙。

  首先便是要觅处新府邸。

  长安百物皆贵,寸土寸金。

  当然,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情况。

  七十多年前,长安城所在之处,不过是一片平原,只有三两村落,但陈洛与萧何两个圈定好长安城址后,这里便成了大汉的中心所在。

  陈洛上一次选择在长安久居的时候,乃是高祖时期。

  那个时候长安房价相当便宜。

  毕竟按照墨家设计的长安城建规划图来看,这座城市的人口容纳上限足以达到百万之多。

  当时整个关中的人口都堪堪超过百万,而单纯一座城市的居民就达到这个数量,简直超出想象,除了刘邦、萧何等少数人,其实对于这个规划图都持有怀疑态度。

  甚至在刘邦过世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长安的基建处于停滞状态。

  待到孝惠帝亲政后期,以及孝文帝执政之后,发现长安的人口数量,是呈指数级增长,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给长安城的整体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如果不是长安前期规划的底子打得好,指不定会骤然分化成“一半天堂,一半地狱”,达官贵人居住的富人区,隔个两三条街道,就是肮脏混乱的贫民窟。

  现在的长安虽然靠近宫城的城西北发展得更好,但整体发展倒也均衡。

  对于长安迅速增长的人口,带来过重压力,孝文帝初期选择强化了汉初的户籍制度,严禁百姓无故随意迁移。

  等到孝景帝中期,长安城建趋于完善,加上大汉局势变化,原本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便渐渐松弛。

  不过待到这时,长安的房价物价已经飞涨起来,生活成本是地方郡府的两倍左右,接近县城的三倍,对各地的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便没有那么大了。

  直到今日。

  长安已经按照七十余年前的规划修建得差不多了,根据前年的普查结果,整个城市的人口亦是突破了百万之数,为此,刘彻还专门下旨,加大周边县城的建设,类似于后世“卫星城”的存在,分担长安的人口压力。

  这些内容都是陈洛在看房途中所了解到的。

  历史的洪流大势,是为风流人物搭建的舞台,而贯彻普通人一生的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此类繁琐细碎之事。

  好比长安房价变化的终始脉络,这属于陈洛此前从未关心过的事情。

  自己以前待在长安,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担心,没有关心房价变化的必要,现在有了相关的需求,才知道房价相关内容中,存在这么多的门道。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啊。”看了整整一日的房子,回到府上后,陈洛揉着眉心,轻声感慨。

  这本是千年后的一句调侃,却有贯穿时空的效果。

  在古代活得艰辛,所求乃是保暖,数千年后,倒不用为基本的保暖发愁,但家中若有亲人生一场大病,恐怕会引得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往下跌落一截。

  或许无论哪个时代,底层百姓的生活就从来没有轻松过。

  “是啊。”李序叹了口气,“六七十年前,墨家尚有大量先辈居住在长安城郊,教化百姓,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边的粮价越来越高,那些先辈不忍心花费过多的钱财,便是离开了长安,去了阳夏。”

  墨家兴盛范围,主要集中在两处地方。

  第一处地方自然不用说,即根据地阳夏。

  强行成为了墨家南北商贸的枢纽地区,外加墨家弟子教化百姓,墨家学说在这一带地区属于无人可撼动的霸主。

  第二处地方则是代地。

  由于陈洛在代地治政十年,而且刘如意后来是延续了他的执政态度,代地的政策利好墨家。

  故而统计墨家商贸总额,代地的交易量往往出人意料,甚至超过了三河地区,仅次于关中与齐地,排在了第三位。

  不过代地货物吞吐量之所以如此高,主要还是边市存在。

  作为统一的游牧民族政权,匈奴的体量相当惊人,如果完全放开交易,那一年的商贸需求恐怕会超过齐地。

  当然,完全放开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匈奴人靠着与大汉的商贸,技术迅速进步,强大到拥有掀桌能力的时候,那只怕边市贸易都会不复存在。

  揉了揉下巴,陈洛不想继续这较为沉重的话题,便换成轻松的语气道:“今日一起去看的那些宅院,你觉得哪间更好。”

  “城西何家那间院子不错,布局很合我意,然后吴家的房舍最宽敞,至于黄家的,阔气是阔气,但装饰什么的都太俗气了,用来当作侯府,恐怕得大动装修,还有罗家……”李序一一点评过去。

  作为墨家弟子,审美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他们自己要设计不少工具与器物,自用的话可以实用为先,但要是交给墨家商队去售卖,那基本的精致感还是得有。

  “你的想法与我何其相似啊,就好比一根树枝上结出来的果实,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异,你觉得不错的那几间屋舍,亦是我最为欣赏的。”陈洛笑着回道。

  两人的见解相差不多。

  这倒扯不上什么心有灵犀。

  毕竟墨家弟子在建筑领域方面的审美,受到了陈洛当年的影响颇多,偏向于后世“苏州园林式”的审美。

  推崇自然美、空间流动性以及意境美。

  按照这个标准去进行审视那些宅院,它们的优缺点便非常明显。

  “行了,我们明日再去何府、吴府以及刘府仔细看看,商议讨论出到底哪家最为合适。”陈洛做出决定。

  “行。”李序应下,伸手拍了拍自己的后颈,再耸了耸肩,“这一天走下来,腰酸背痛的,我得先去好生休息了。”

  陈洛无奈道:“去吧去吧,伱倒能休息,我还得继续去忙。”

  侧过头去,李序问询,“莫非是太学的事?”

  “不然还能有什么别的事,需要我现在处理嘛?”陈洛苦笑一声。

  随着刘彻的圣旨下达,察举制已经正式昭告天下。

  整个大汉都在关注着这项新制度。

  至于察举制的附属产物太学,同样是众人的重点关注范围。

  因此这两天里,陈洛其实看似是在忙房子的事情,实际上在跑来跑去的过程中,不断在处理太学筹建的相关事宜。

  这也是他为何让李序跟在身边的原因。

  按照自己的标准,从太学成功毕业,可以出仕为官的那些贤才,绝不能是只知道背诵经典的书呆子。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人,死板地根据条例去宣读律法,只适合研究,但处理不好地方上错综复杂的事务。

  好比妇人串通奸夫,谋害亲夫,却伪造现场,改成入室盗窃杀人的模样。

  若是死板者,毫无选择性地听取供词,恐怕会得出错误的论断,将真凶放跑,造成了起错案。

  一件错案可能就会影响数户家庭,而县令的任期少说都有两三年,糊涂官在这期间造成数十乃至上百起冤假错案,恐怕当地的民风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只是想要培养细致入微、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故而陈洛并不打算将所有进入太学的人都培养成这样,恰恰相反,他打算从那些人中筛选出这般真正的贤才。

  一般来说,掌握“知识”多的人,会更加心细,遇到复杂的情况,更具备应变能力。

  当然,这里的“知识”不单指的学术上的知识,而是泛义上的知识,适合称之为“本事”。

  见地、口才乃至个人勇武,诸如此类,皆包含其中。

  为官一方,遇到的困难可能源自于方方面面。

  一本正经按照律法去犯罪的贼子,属于少数。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旦扯皮起来,难有定论。

  遇到这类情况,需要主持公道者拥有极强的判断力。

  这份判断力从何而来?

  需要他们靠着自己人生中走过路,见过的世面,遇到的教训……一点一滴地积累成了本事。

  至于如何筛选,那就需要多方面地进行考察。

  墨家弟子可以负责的教学内容,不在少数。

  要论经典解释,他们不如儒家,要论超然外物,他们不如道家。

  但是涉及到实操与计算方面的内容,墨家弟子完全有资格担任老师,去教导学宫内招收的贤才。

  陈洛之前已经邀请李序成为太学博士,只是仅有他一人的话,远远不够。

  哪怕不算后续招收的稚童,太学内的学生人数至少超过两百。

  这便要和教学效果扯上关系了。

  开大班集体讲课的,肯定不如三四十个人,乃至于十来个人的小班教学效果好。

  何况墨家的教学内容非常注重实操。

  若是一堂课内学习人数多了,单独一位老师肯定顾全不到所有人。

  但分成小班教学,那李序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哪怕他每天连轴转,一堂课要教授完全部内容,保底得需要半个时辰。

  可两三百号人分成小班,即是七八个小班,每日都需要教学,就需要李序从早到晚,片刻不能停歇。

  这样高强度的教学工作,肯定是个人都承担不住。

  故而再吸纳几名墨家弟子前来太学,担任太学博士,可以分担李序身上的担子,减轻压力。

  当然,自己的要求同样很高。

  那些前来长安担任太学博士的墨家弟子,必须足够优秀。

  误人子弟的情况,陈洛不希望发生在自己执掌的太学之中。

  毕竟太学乃是国家最高学府,代表着大汉的脸面。

  而在太学中担任职务者,则是其身后学派的脸面。

  自己招进来的墨家弟子若是出现什么疏漏,不仅证明陈洛的工作出了毛病,更会要丢墨家的脸,让墨家遭受其他学派的嘲笑。

  陈洛给出的要求是精益求精。

  李序定下名单时,亦是相当慎重。

  他综合了年纪、阅历、教学态度等诸方面的因素,最终才是确认了墨家内适合前来长安教学的大名单。

  一共有十六个人,年龄在三十到四十五岁的区间,正是年富力强,最具创造力与精神的时候。

  等这些人来到长安,陈洛再对他们进行考核,拥有留下其中五个人的名额,若是有特别优秀的人选,多出一到两个名额。

  然后这些人便是留在长安,成为真正的太学博士。

  这批墨家子弟属于太学博士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

  太学需要更多优秀导师,去教导前来太学的贤才,不能局限于一门一派。

  哪怕不能复刻当年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盛况,多一些思想碰撞,对与整个华夏的思想学术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剩下的太学博士人选,倒不像李序这样可以直接给出名单挑选,自己从中挑选即可,而是需要慢慢地认真寻找了。

  当然,需要陈洛考虑的太学筹备事宜,除了选拔博士之外,还需要选址。

  而他这几天为自己挑选府邸,乃是在整个长安城内好好逛了一大圈,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两天都看了个遍。

  自己这可不是走马观花,简单扫一眼就结束了。

  想到这里,陈洛揉了揉下巴,取出纸笔,开始勾画起长安城行政图。

  不过他勾画的内容,相当简略。

  完全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重点内容,比如在该区域设立太学,于行政上有何影响,又有多少空地能够选用,结合起这几天的记忆,迅速将不适合的选址排除,最终留下的,便是太学的合适选址。

  大概两刻钟后,陈洛满意地放下了笔,伸了伸懒腰,长舒一口气。

  说实话,自己这几天的看房计划,乃“一箭三雕”。

  首先,乃是挑选出了几套自己相对满意的府邸。

  其次,在过程中与李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为招揽墨家弟子担任太学博士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后,则是走遍了大半个长安,充分思考了太学选址问题。

  现在的陈洛,已经有了明确思路。

  他看上了一块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