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chunai_白医生的控制&#
笔趣阁 > 白医生的控制&# > 第1章 chunai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chunai

  不知什么时候,网络上开始流行一个词――内卷。在人们在纷纷讨论内卷的时候,我却总是傻乎乎地问:内卷是什么?可是没人理我,只摔给我一个大脸子和一记白眼。?

  

  

  ?我做错什么了?可能我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了,而且抛弃我的时候,连招呼都没打。

  

  我欲哭无泪,只能一万次地在心里呐喊:我也要内卷!内卷,你就看看我,带上我玩吧!

  

  可当我去应聘一份轻松能胜任的工作,却被对方严肃告知“你不行”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内卷”是个什么东西。

  

  这不就是竞争吗?有什么稀奇的,本人早就见识过了!

  

  从孩童时争抢一个玩具,到读书后的万人争第一,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所以,以前的“力争上游”成了如今的“内卷”。看看现在,教育的鸡娃模式有多激烈,职业的内卷就有多白热化!

  

  内卷没错,但鸡娃就对么?人生有那么广阔的舞台,为什么大家只在乎那一条独木桥?

  

  是商家在引诱,还是舆论在造势?是主流在拉动,还是全民在跟风?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在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就直击社会痛点,分析了世界各国顶级名校的人才计划,给那些在教育焦虑中挣扎的父母和在职场中苦苦寻找人生方向的学子们,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成才之路。?

  

  ?这位父亲不同于鸡娃界老爸们放弃自己的工作核心,把全部精力投到孩子身上,而是从现代主流教育思想反思,开辟出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全面解放自己和孩子,让孩子和自己相互成就,各自成长。

  

  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宗旨,个个父母卯足了劲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不惜借贷买学区房,勒紧裤带把孩子送入各种补习班,但我们的孩子,似乎越来越不快乐,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前有北大学子弑母,后有留美学霸自杀,似乎都在向我们述说着一个最简单的真理:孩子,你慢慢来。

  

  现在鼓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什么早教班、提分班、兴趣班充斥着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孩子的童真,整日呆在人造的教室打发自己珍贵的童年。

  

  我们教他们什么是对的,在他们犯错之前就要求他们按我们教他们的去做,完全剥夺了一个孩子试错的权力。

  我们占用他们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片断,用精确的计划为他们做好时间管理,让他们在成为精英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我们从没问过他们累不累,原因是我们觉得我们比他们更累!

  

  ……

  

  但凡此种种,不是让我们更累么?不是让孩子更不快乐么?然而,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功,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果真如此吗?忽略了孩子的快乐和生命的根本也是值得的吗??

  

  ?张华提出,让一个孩子犯错,该是多么重要!因为那是他们主动探索和亲身实践的乐趣,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替代。

  

  为孩子的生命留一点白,让他们有自己思考的时间、自己探索的时间,对于他们的生命是弥足珍贵的。

  

  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总认为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他们不需要成长,就有经受摔打的能力,他们不需要实践,就拥有对正确的认可。然而,一个眼中只有绝对正确的孩子,他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呢?

  所以,我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先吃饱再玩好,把自己的根培好之后再扎深,把自己的心装满之后再启航。

  

  请各位家长,为自己的生命留一点白,也为孩子的教育留一点白,他们的尽情挥洒,也许会比你的辛苦改造精彩得多。

  说了我们的主流教育,再来看看世界名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计划,也许你就会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我们总是喜欢处在人群当中随波逐流,而不试着去仰望星辰,好像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显得自己并不孤单。但事实是,在繁华的都市,在拥挤的人流,哪一个才是你知心的旅伴?唯有找准自己的方向,方能得到人生的慰藉。

  

  在教育的路上摸爬打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必须自己看清前路,才能引领孩子走向终点。?

  

  

  ?张华对比了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标准,发现被录取的新生具有以下特征:

  a、超半数学生中学时期,每周的学习时间不超过30小时

  b、超八成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社区服务上

  c、近七成学生在高中担任过至少一个领导角色

  d、八成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驱力

  

  e、社会科学成为新热门,艺术、人文比例八年来持续下跌

  

  有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世界名校关于优秀人才的评选体系里,学业优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有更大的潜力有待发挥。

  个人特色与持续的潜力来自哪里呢?来自我们对世界自身的感悟,和童年时培养的广泛兴趣和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童年时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用玩来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

  新世纪需要的是B形人才,要同时兼具深度与广度。深度是要求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要有持续深耕的能力与兴趣,广度是要求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知识与现象有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深度,要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广度,要在我们的接触面进行扩展。

  

  而一个人亲身去接触去体验世界的广度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我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从小培养读书的兴趣爱好。

  张华说广泛阅读,是多读杂书,不拘泥于图书的主题或形式,哪怕是一本烹饪说明书,只要感兴趣,也可以马上读起来。不要把书当成工具或器皿,把功利和实用主义至上,相反,我们应该把阅读当成开阔视野与思维的旅程,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获得乐趣让人生更为丰满,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更优秀的人。?

  

  ?因为我们谈教育,阅读是属于“根目录之根目录”,它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石,更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所需要的垫底能力。

  

  我们常把上学说成是去“读书”,这就是上学被称之为“读书”的根本用意。现在人们普遍在乎考试分数,这是完全扭曲了“去读书”的含义。

  实践与阅读,是带领孩子迈向真实生活的元能力,空中楼阁的学校生活,是不适宜于孩子的社会生活的。

  很多家长也许会有疑问,把那么多的时间用于玩耍和阅读杂书,真的有益于学习吗?用那么短的时间学习,学习的任务能完成吗?

  

  在这里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诉你一个真相,任何一个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都不是把大把时间用来学习的孩子,相反,他们的兴趣非常广泛,而且非常爱玩。不过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玩的过程是非常开心的。

  正因为他们玩得尽兴,在学习的时候就不再牵挂着玩的事情,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勤奋固然能提高成绩,但是,它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因为强迫,它的学习效果会打折;因为克制,它会失掉大部分内心的开心元素,感情变得麻木;因为控制自我,它会使人缺少自主创造的能力。?

  

  ?一个人的后劲,就在勤奋的糟蹋下消失殆尽,这是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呢?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永远保持活力,永远存有对这个世界鲜活的创造力,然后你把他的世界变窄变窄再变窄,把他的前半生只局限在一张小小的课桌前,是不是太过残忍又本末倒置了呢?

  为了帮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成长,在扎克伯克投资的美国创新学校里,开始了一门设计思维课程。它不是为了让孩子散漫的玩耍,而让孩子用创意和创新思想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通过采访,了解到真正的游泳运动爱好者对市场上现有的护目镜不太满意,并得到了一些好的护目镜应该是怎样的建议,他就有了决定自己做一款新型护目镜的冲动。于是他会先去收集这方面的各部分知识,了解做一个护目镜需要哪些材质、哪些零件,以及哪些工作流程,使用哪些工具等等。

  

  然后他会为自己设想的那款新型护目镜,最终制作成型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是一拿来就能用,而是通过一步步的实践、试验,证明其可取性。

  

  设计思维的理念,并不要求孩子做出完美的模型,只是希望他们关注创想的过程并勇于行动。这不就轻松达成了让孩子学习的目的,还让他们把知识有用化了吗?

  把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组合在一起,把动手实践和思想认知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学习还会是无效吗?还会是被动的吗?为用而学,其乐无穷,一个小小的困难,都是激发快乐因子的巨大源泉。

  那么新一代的少年,到底要以怎样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当然不是关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去听老师填鸭式的灌输,去进行纸上谈兵的演练,而是实打实的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因为实践的需要,去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知识就在他们脑中,牢不可破,永不能忘,拿出来就能用。

  

  这――就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走出社会后,最高效与社会实践衔接的方式。

  难道一个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你还担心他在不确定的时代会被时代抛弃吗?相反,时代的不确定性,正是他成就自己无处不在的机会,未来――已经掌握在他手中,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培养孩子,不是我们替他们决定怎么做,而是了解他们想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如何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实践环境,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催生出他们心底最深层的内在力量,帮助他们实现自己。?

  

  ?张华的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世界课堂的意义,也充分说明了知识只是一个静止的东西,只有我们把它与世界联系,用实践来撬动它,它才可能动起来,成为有用的东西,带来自身的成长和人类的进步。

  

  人在实现的过程中,实现其生命的意义,也在这个过程中,悟到人生的大爱与艰难,变得更理解他人和世界,使自我得到突破,见他人,见众生。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实践中完成的,空想,只会让人生走向反面的无意义,陷入悲观失望。学了再多的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行动的动力,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埋怨内卷,其实就是你懒于行动、害怕失败、不敢尝试。

  你连试都不敢试,怎么会不内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